人物名片
這個黨員干部家庭,以“清白做人、干凈做事”的家風為筆,在各自崗位上書寫著新時代廉潔擔當的答卷。
崗位上的“廉潔標桿”公心為政,清風拂面
“教育是良心事業,校長手中權力是師生托付的信任,絕不能用它謀一分私利。”這是黃梅常掛在嘴邊的話。
作為一校之長,她堅持教育的公平是底線,將廉潔治校貫穿工作始終:面對托關系、求照顧的家長,她耐心解釋“平等教育權”原則,讓招生全程曬在陽光下;校園基建、教材采購等事務,她堅持“三重一大”集體決策,邀請紀檢部門和教師代表全程監督。經費緊張時,她把自己積攢多年的專業書籍無償贈予青年教師,同時分享多年的教學心得與經驗。如今,則天路小學的“陽光校務”已成為家長口中的美談。
“有一位熟人想為孩子選班,我帶他看了各班師資表,告訴他每個班都是優選優配的老師,請他放心,最后家長說“黃校長,你這么一說,我踏實了”。黃梅說:其實家長要的就是個“明白”,把流程亮出來,把道理講清楚,大家都會理解。
丈夫汪俊的“戰場”在安全生產監管一線。作為政策法規科科長,他深知應急管理工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法規是紅線,安全是底線”。對于應急管理規范條例的執行,他逐字逐句研究落實,拒絕任何“開口子”的人情;審核執法案件,他緊盯程序正義,杜絕“選擇性執法”。他還積極參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帶著宣傳冊走進企業、社區、學校,用通俗語言培訓講解安全法規。
家庭里的“廉潔約定”互督互勉,家風如蘭
“不收非分禮、不赴利益宴、不插手對方公務”是黃梅與汪俊定下的“家庭三不原則”。
一次,有人想通過黃梅給汪俊“打招呼”通融執法,她當即拒絕:“他的工作有紀律,我不能拖后腿。”而汪俊也時常提醒妻子:“學校的事關乎很多個家庭,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夫妻二人互為“廉潔監督員”,讓家庭成為拒腐防變的堅固堡壘。
“我們都是國家公職人員,又在基層崗位上做了這么多年,最明白‘權力是群眾賦予的’這個道理。”黃梅夫妻二人常說,崗位不同,底線得同,要是家里先松了口,工作上就站不穩了。
對孩子的教育,他們更注重潤物無聲。日常生活中,夫妻二人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和教育孩子,經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廉潔的重要性,通過講述歷史故事和身邊的案例,讓孩子明白廉潔是一種美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周末,他們帶孩子參觀紅軍文化園,講焦裕祿治沙、楊善洲種樹的故事;每月舉辦“家庭廉潔讀書會”,共同學習廉潔典故,誦讀廉政文章,分享讀書心得與廉潔感悟。如今,他們的孩子在學校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用行動傳承著“儉以養德”的家風。
黃梅說,家風就像一棵小樹,要慢慢栽、細細養。每個家庭都守住自己的“清白”,社會的正氣就會越來越濃。廉潔也不是“高不可攀”,就是做好每件小事——公家的錢不亂花,手里的權不私用,家里的人互相提醒。守住這些,就是給家人最好的“護身符”。
社會中的“廉潔星火”微光成炬,正氣相傳
“不僅要自己守得住,還要帶動身邊人。”黃梅在學校發起“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主題班會、廉潔書畫展,讓“清白做人”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扎根;汪俊在單位開設“法規微課堂”,結合案例講解執法紀律,帶動同事筑牢廉潔防線。黃梅深有感觸地說:“看到孩子們背著書包笑著進校門,聽到家長說‘把娃放你們學校,我們一百個放心’就是最大的動力。”汪俊接過話:“每次檢查排除隱患,群眾的認可就是最大的動力,教育和安全,都是守護人的事業,守住清廉,才能守住這份信任。”如今,這對夫妻如并立的青松,在各自崗位上守護著職業信仰;似交織的根脈,用清廉家風滋養著社會正氣。他們的故事,正成為廣元大地上一道亮麗的廉潔風景線,照亮更多人崇廉尚潔的前行路。(來源:廣元市婦女聯合會網站)
主辦單位:廣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技術支持:中國電信廣元分公司 網站維護:廣元市電子政務外網運營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5108000004
蜀ICP備202101797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80002000282號
地址:廣元市利州區利州東路二段6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