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廣元市委員會:
貴會在市政協八屆五次會議提出的《關于推動我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收悉。提案立足我市醫藥健康產業(2025年初更名)發展實際,深入分析了產業基礎、優勢潛力及存在問題,所提關于加強全產業鏈建設、品牌市場培育、研發創新支撐、中醫藥服務業發展和要素保障等建議,戰略性強、操作性好。市醫藥健康產業專班高度重視,組織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等相關部門深入研究,全力推進落實。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聚力全產業鏈建設,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我市始終將構建完整產業鏈條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抓手。在種植端,大力推廣“核桃+芍藥”、“馬尾松+茯苓”、“柏林+菖蒲”等林藥立體復合種植模式,引導昭化區射箭鎮、旺蒼縣水磨鎮等80余個重點鄉鎮規模化發展茯苓、淫羊藿等道地優勢品種。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基地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力爭2025年總產值突破14億元。同步加速推進“天府森林糧庫”林下中藥材產業示范項目,計劃新建3個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鞏固提升2個中藥材產業園區,并配套建設產品初加工車間和精深加工生產線,確保2025年底全面竣工,提升資源就地轉化能力。在加工端,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現已發展四川嵐晟、九州赤健、蒼藥中藥材、佳華中藥材等70余家中藥材產業龍頭企業,帶動776個專業合作社和494個家庭農場共同發展。建成具備清洗、切片、烘干、倉儲等功能的現代化產地初加工設施319處,覆蓋率達到60%以上。下一步將重點依托秦巴生物醫藥產業園,深化中藥材趁鮮切制、標準化烘干、規范化倉儲、精細化分選及質量檢測等一體化服務,有效保障藥材品質、降低損耗成本、提升產業整體效益。在研發轉化與市場端,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已有72種中藥院內制劑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其中玄麥清咽顆粒等5種制劑入選省級調劑目錄。大力支持豪運藥業(其獨家劑型“參梅養胃顆粒(無糖型)”為全國僅有兩家獲批企業之一)、赤健中藥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聚焦中成藥新藥、高附加值提取物及中藥配方顆粒開展研發攻關。在銷售端,加強對“廣元十味”“秦巴中藥谷”區域公用品牌的頂層設計與系統推廣,積極融入“互聯網+現代農業”理念,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產銷對接平臺,支持中藥材基地與電商直播基地合作開發適銷對路的明星產品,不斷拓寬市場渠道。
二、深化品牌市場培育,塑造核心競爭優勢
在標準化與質量提升方面,我市持續完善道地藥材標準體系,針對性制定并修訂了天麻、茯苓、杜仲等特色品種的地方標準。積極對接省級“352示范工程”,昭化茯苓率先實現全產業鏈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成功接入中藥質量追溯系統,構建了來源可溯、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全程監管體系,被列為省級重點發展品種。四川赤健中藥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天麻品種成功入選全省首批中藥材GAP示范建設重點企業和品種,赤健天麻亦入選四川省首批產地趁鮮加工品種目錄,為品質提升樹立標桿。在品種優選與主體培育方面,在省藥監局及成都中醫藥大學專家指導下,嚴格遵循道地性、優質性、市場性和規范性的原則,確定天麻、茯苓、麝香、僵蠶為重點培育品種。各縣區梯次推進,昭化、蒼溪相關工作成果入選國家老年旅游典型案例,朝天、經開區建成配套種植基地。創新構建“政府引導、院校支撐、合作社組織、企業帶動”的聯動發展模式,以佳華種植、赤健中藥、岷江源養殖為核心,引入華潤三九、九州通、逢春制藥、四川大健康等省內外知名藥企深度合作。在品質把控與技術創新方面,通過優化設施種植、穩定菌種、嚴格添加品管理等關鍵環節夯實品質基礎。持續改進天麻、茯苓趁鮮加工工藝,昭化茯苓的茯苓酸、總三萜含量在全國12個主產區中分列第一、第二,實現了飲片提質與降本的雙贏。技術創新顯著提升效率,菌類藥材接種技術優化使菌材生物轉化率由16%躍升至28.35%。岷江源公司圍繞僵蠶創新動物藥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同步突破烏梢蛇、五谷蟲、蟾蜍、壁虎的人工養殖技術,其中壁虎已取得人工繁育許可證。在品牌營銷與市場拓展方面,強化對豪運藥業、濟廣藥業、中方制藥等骨干企業的服務支持,著力解決生產經營難題。集中資源打造“秦巴中藥谷”區域公用品牌,精選天麻、杜仲、茯苓、柴胡、白芨等道地藥材作為“廣元十味”重點推廣。大力培育阿昔莫西膠囊、蠶茸柱天膠囊、清腦復神液(國家中藥保護品種、醫保目錄品種)、小兒解表止咳口服液等優勢產品品牌。充分利用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戰略合作平臺及“一帶一路”倡議機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提升“秦巴中藥谷”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強化研發創新支撐,激活內生發展動力
在深化產學研協同方面,我市積極搭建合作橋梁,與成都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建立穩固合作關系。昭化區聯合成都中醫藥大學、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開展茯苓高產種植技術研究,形成了涵蓋菌種繁育、種植、產地加工到等級劃分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青川縣攜手綿陽市中醫藥研究所等單位,在黃連、天麻栽培技術上取得突破,制定了天麻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并與西華師范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省林科院合作開展淫羊藿仿野生栽培及“林藥”復合種植模式研究。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進展,市中醫醫院、赤健中藥等7家單位成功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孵化單位)。在構建人才發展生態方面,出臺《支持重點產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十條措施》,構建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精準引才方面,對引進的高級職稱、高技能及本科以上人才給予連續生活補助;支持柔性引進“特聘專家”并給予實績獎勵;對領軍人才及團隊采取“一事一議”提供綜合資助。系統育才方面,實施“蜀道英才培育計劃”,組織企業家、高管赴外研修掛職;深化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高效用才方面,搭建創新平臺并給予認定資助;組建6個“蜀道英才”企業服務團,向高新技術企業全覆蓋選派科技特派員;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人才雙向兼職取酬,充分釋放人才活力。在關鍵技術攻關方面,科研項目支撐有力,杜仲、烏梢蛇、茯苓相關研究成功納入廳級科研項目立項,獲得省市科研經費支持120萬元,重點圍繞林藥種質資源提純復壯、良種選育擴繁、野生資源馴化等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加速推動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四、拓展中醫藥服務業,促進產業深度融合
在完善服務體系與能力建設方面,我市召開中醫藥傳承創新大會,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廣元市中醫藥強市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為中醫藥強市提供政策保障。硬件設施持續升級,加快推進市中醫醫院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青川縣中醫醫院診治能力提升等重點項目。基層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組建210人專家團隊入駐137個鄉鎮衛生院坐診帶教,組織838名中醫開展聯村幫扶,覆蓋1632個村衛生室,目前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量占比已超過50%。在做大產業規模方面,2024年全市規模以上醫藥健康產業規上企業達30家,實現規上工業產值8.47億元。產業門類齊全,涵蓋中藥飲片(8家)、中西藥品制劑(3家)、醫療器械(5家)、獸藥(5家)等多個領域。產品儲備豐富,共擁有312個國家藥品批文,包括國家新藥5種、國家中藥保護品種3個、全省獨家品種15種、醫療器械品種12種及保健品種1種,四川中方制藥生產的“清腦復神液”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且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在創新康養融合模式方面,扎實推進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市和全國中醫養生保健基地建設,已建成30家醫養結合機構,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批市級老年病醫院,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設置率達100%(共20家)。聯合民政、文旅、老年大學等單位整合資源,創新推出集醫療、養老、旅游于一體的“游學養”模式。昭化區以中醫醫院醫養結合中心為平臺,研發“食療(養生食譜)+理療(中醫特色技術)+養療(養生運動)”系列套餐,豐富服務內涵。經濟技術開發區正積極招商引資,計劃在秦巴醫藥健康產業園內規劃建設中醫藥文化一條街,打造集中醫藥文化展示、健康體驗、特色消費于一體的新載體。
五、夯實全要素保障,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在破解融資難題方面,我市積極推行“政采貸”惠企政策,精準破解中小微醫藥企業融資瓶頸。聯合金融機構深入企業調研,“一企一策”提供融資方案設計、業務流程指導等全鏈條服務。推動金融機構落實專人對接,簡化審批流程,定制開發利率優惠、放款高效的專屬信貸產品;依托四川政府采購一體化等平臺,實現“政采貸”業務全流程線上辦理,顯著提升融資便利性和時效性。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全力支持秦巴生物醫藥產業園發展需求,計劃總投資2億元的園區集中供熱項目預計將于下半年正式簽約落地。該項目將配套建設7條高標準烘干生產線,滿足園區內農產品、中藥材、木材等多樣化烘干需求,為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提供堅實保障。在完善政策體系方面,緊密對接省級產業導向,四川省已于2025年5月出臺《四川省促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為全省醫藥健康產業“建圈強鏈”提供新動能。我市正結合本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規劃,加快研究制定支持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本地化配套政策措施,著力營造更優的產業發展環境。
衷心感謝貴會對廣元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真知灼見和持續關注!提案中的寶貴建議已深度融入我市“中國秦巴中藥谷”建設的各項具體工作中。我們將持續以提案建議為重要指引,凝聚各方力量,狠抓落實,奮力推動廣元醫藥健康產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懇請貴會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共同推動“秦巴中藥谷”建設發展!
廣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7月29日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趙莉君,19981857758)
主辦單位:廣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技術支持:中國電信廣元分公司 網站維護:廣元市電子政務外網運營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5108000004
蜀ICP備202101797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80002000282號
地址:廣元市利州區利州東路二段6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