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2022-07-26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蔣俊 謝旺江)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每一個老年人的期盼。近年來,老年人成為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餑餑”,將養老陷阱層層包裝,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近日,重慶市沙坪壩區消委會和四川省眉山市消委會聯合發布消費提示:看好錢包,當心“養老”變“坑老”。
一、認清套路,防范陷阱
目前,針對老年人的消費陷阱層出不窮,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萬能保健產品。目前保健產品陷阱花樣繁多,健康講座、專家推薦、免費體檢都是不法商家的常用手段;免費禮品、噓寒問暖、熱情異常是不法商家銷售人員的必備技能;夸大功效、模糊食品藥品概念、混淆醫療器械和普通產品的區別是不法商家的常規操作。真正的核心目的是讓老年人高價購買其產品。
2.投資養老項目。“養老地產”、“養老公寓”等所謂的高端養老項目是目前不法分子常用的誘餌,更有甚者謊稱有關系可以代辦養老保險服務,讓老年人繳納高額費用后再以需要“打點關系”等理由多次將老年人手中的錢財掏空。
3.熱情投資推銷。老年人對新事物,新科技辨別能力較弱,不法分子利用虛構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投資理財項目,以高回報低風險為誘餌,或是準確說出電話接聽者的具體個人信息,向老年人推銷各種“陷阱”,甚至將老年人拉入傳銷組織。
4.低價免費出游。老年人外出旅游越來越多,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節儉的習慣,用不合理的低價甚至免費組團出游,吸引老年人參加,然后將旅游變成購物,將各種商品以遠高于市場價賣給老年人牟利。
二、提高警惕,加強認識
對于養老消費陷阱,廣大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切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貪圖小利,不參加各類免費的“講座”、“體檢”、“旅游”;多關注相關的新聞,多學習消費知識,更新消費觀念,加強對各類食品、藥品和保健品的區分能力;子女們也應多關心老年人的情況,多溝通,多了解,幫助老年人形成遇事多和家人朋友商量的習慣。
三、留存證據,依法維權
在消費過程中,務必存好聊天記錄、訂單信息、支付信息、交易憑據等相關交易憑證,并向商家索要發票或收據。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在成年子女的陪同下與經營者協商,如協商不成功,可撥打當地12315消費者投訴電話或向當地市場監管和消委會等相關部門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主辦單位:廣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技術支持:中國電信廣元分公司 網站維護:廣元市電子政務外網運營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5108000004
蜀ICP備202101797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80002000282號
地址:廣元市利州區利州東路二段6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