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丨警惕網絡傳銷
2022-04-11 18:38:35 來源: 云南新聞廣播
近日,某明星夫婦創辦的微商企業被認定為傳銷,三年半營收近百億的新聞受到廣泛關注。而近幾年新型網絡傳銷形式發展迅速,例如看新聞可以賺現金,刷視頻可以拿紅包……也引發了不少新型傳銷問題。今天的節目就為大家介紹我省在打擊傳銷方面的情況。
嘉賓介紹
省市場監管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處二級調研員 楊福龍
省市場監管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處 李林娟
2021年,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以及基層一線組織始終保持打擊傳銷高壓態勢,堅持“露頭就打、發現就查”“打早、打小、打苗頭”,切實加強協調聯動、執法協作和密切配合,認真組織開展涉傳涉穩風險隱患的研判預警以及專項排查整治,堅決消除風險隱患,打擊防范傳銷成效明顯。
全省公安機關2021年共立傳銷案件73起,破案110起,抓獲人員103人,涉案金額4302.56萬元,追繳違法所得3168.31萬元。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檢查出租房等易聚會場所24686個,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執法行動118場次,搗毀取締傳銷窩點4個,清勸遣散參與傳銷人員203人,查獲傳銷案件14起,移送司法機關案件2起。
傳銷到底是什么?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傳銷有什么特征?
傳銷的主要特征是:發展人員、組成網絡、復式計酬。 傳銷的本質是欺詐(致幻), 傳銷的噱頭是一夜暴富(畫燒餅),傳銷的發展是不斷變換噱頭,傳銷的主要特征是拉人頭,傳銷的目的是牟取非法利益,根本特點是傳而不銷或者真傳假銷。
網絡傳銷具有隱蔽性、迷惑性,該怎么識別和防范?
網絡傳銷是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型傳銷方式,是利用互聯網進行的傳銷。網絡傳銷通過特定網站網頁(社交平臺)發布傳銷信息,采用網銀等轉賬繳款方式收取入門費或交納會員費(或說是享受產品),打著社交電商、教育培訓、保健養生、消費返利、養老產業、愛心慈善、區塊鏈、虛擬貨幣、炒外匯等幌子行傳銷之實,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它與傳統傳銷并沒有本質區別,主要采取通過利用網上銀行、網上支付等方式收繳入門費或者會員費,直接(或間接)誘騙拉人作為自己的下線從而獲利。
當前,網絡傳銷組織者或經營者以網絡為載體,以暴利為誘餌,打著“網絡購物”“網絡投資”“網絡創業”“網絡游戲”“網絡慈善”“網絡學習”等旗號,通過操作服務器設立網站發布傳銷信息、QQ聊天邀約、發微博微信邀約等方式,引誘誘騙網民加入傳銷組織、從事網絡傳銷活動。
為什么網絡傳銷容易讓人受騙?
一是許諾高額回報。傳銷組織人員承諾的高額回報是沒有保障的。不法分子會說:“別看你現在交了1萬,一年以后就能賺10萬!”
二是拉人發展下線。傳銷組織人員利用發展下線拿提成的方式誘惑大家,實際是為了讓更多人受騙。不法分子會說:“想要回錢快,趕緊邀請親朋好友來注冊投資,人越多賺得越多!”
三是斷章取義。傳銷人員制作網絡視頻或斷章取義的文章迷惑大眾。不法分子會說:“你可以去搜‘《刑法》第xxx條10萬不是傳銷’的新聞,我們不是傳銷!”
四是投資形式靈活。各種網絡平臺都能成為不法分子謀財的渠道。傳銷人員會說:“給我發100元紅包就能成為會員,再讓三個人給你發,你再發給我100元,就能成為高級會員!”
五是進行洗腦。所謂培訓就是傳銷組織人員把人誘騙到偏僻地點進行“洗腦”,傳播違法傳銷信息。不法分子會說:“這里是某某地方,環境優美且不容易被打擾,你就安心住在這吧!”
參與傳銷就是違法,具體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后果?
傳銷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由于傳銷的欺詐本質是通過發展人員加入,組成上下線人際網絡的形式來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所以參加傳銷的人員也是違法者,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1)參與傳銷人員的法律責任。參加傳銷人員不是消費者,不能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救濟和保護。《禁止傳銷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即:“有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行為,參加傳銷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另外,公安機關可根據治安管理有關法規進行查處。
(2)組織、領導者的法律責任。2009年出臺的《刑法修正案(七)》,增設了“組織、領導傳銷罪”,明確規定:“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如何防范和舉報傳銷?
如果發現了傳銷行為,或是傳銷活動的受害者,應當積極搜集有關線索信息,包括引誘(誘騙)他人(或本人)的傳銷上線人員和該傳銷組織體系相關骨干人員以及傳銷組織領導者的相關個人信息、該傳銷組織傳銷活動的詳細地點、參與人員的構成情況、傳銷人員尤其是骨干人員的住所、傳銷方式、宣傳材料等,并盡快向傳銷行為發生地市場監管部門或公安機關進行舉報。
在發現自己被騙參與傳銷活動后,要注意收集、保存匯款賬號、匯款憑證、交費收據、介紹人、以及更高層級上線人員的姓名、電話、互聯網賬號密碼以及傳銷地點等相關證據線索,及時提供執法機關,以便及時、準確地打擊違法犯罪,保護自身權益。
如果被騙參與傳銷的是學生,除采取以上措施外,應設法及時向所在學校反映情況,防止傳銷活動進校園。
發現傳銷行為,應當向違法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舉報。對將他人騙往異地、限制人身自由從事傳銷的,向傳銷行為發生地公安機關進行舉報。舉報電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12315,公安機關110。
來源:云廣記者曹禹夢
主辦單位:廣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技術支持:中國電信廣元分公司 網站維護:廣元市電子政務外網運營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5108000004
蜀ICP備202101797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80002000282號
地址:廣元市利州區利州東路二段6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