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質量強省戰略,全面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質量需求,參照“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編制思路,省委省政府《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省政府相關專項規劃、《四川省“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等文件精神,借鑒兄弟省(區、市)和省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十四五”規劃,結合我省質量發展工作實際,編制《四川省“十四五”質量發展規劃》。
2.《規劃》是如何編制的?
2020年5月,開始《規劃》編制工作。一是廣泛收集國家和全國各地“十四五”質量發展規劃的資料,作好《規劃》編制的政策和資料儲備。二是赴省內多地深入調研,多次組織專題調研座談、研討會等,廣泛聽取社會公眾、基層一線、相關部門等意見建議,組織專家評審,充分吸收采納各方意見。三是圍繞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品牌帶動、基礎支撐、質量治理等,構建全省“十四五”質量提升量化指標體系,設置32項指標,使任務可量化、可視化、可感知。
3.“十三五”時期四川質量發展工作主要成效有哪些?
一是質量政策日臻完善。圍繞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大質量工作機制,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建設質量強省的實施意見》《四川省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四川省發揮品牌引領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產品質量品牌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四川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制訂《四川省質量促進條例》,創造了良好的質量發展環境和協同配套政策體系。二質量水平持續提升。持續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國家監督抽查產品批次合格率連續5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省級監督抽查產品批次合格率逐年持續提升。生產性、生活性服務質量滿意度持續提升。工程質量和品質顯著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3個市成功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國家質量工作考核得分和排名連續實現提升。三是品牌建設成效明顯。累計培育中國質量獎13家,天府質量獎(四川質量獎)29家。長虹、五糧液等14個品牌進入“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累計培育212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816個優質品牌農產品。11個地理標志產品進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保護目錄,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培育國家知名品牌示范區7個和國家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6個。新創“魯班獎”19個、“國家優質工程獎”19個、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3個。累計培育5A級旅游景區15家、4A級旅游景區284家、天府旅游名縣20個。全省各類品牌帶動作用、影響力、聚集度和經濟貢獻率穩步上升。四是質量基礎更加夯實。全省共建成企業技術中心1208家、國家級質檢中心7個、省級質檢中心14個、國家級能源計量中心1個、省級計量區域檢測中心5個、省級城市能源計量中心10個,實現重點產業檢測能力全覆蓋。發布國際標準3項、國家標準24項、行業標準32項,14項企業標準被評為“領跑者”。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試點建設,為產業鏈、創新鏈質量基礎提供有力支撐。五是質量治理顯著增強。全省全面推進質量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大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突出“線上+線下”全面監管和“分級+分類”精準監管。組織開展“春雷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等行動,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完善市場主體質量信用記錄,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提升質量發展多元治理水平。
4.《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是什么?
“十四五”時期,四川質量發展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關于市場監管工作、質量工作的重要思想、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聚力“三位一體”全面融合、“四大領域”全面提升、“五大體系”全面保障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上、安全為先,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以質取勝、創新驅動,開放融合、系統推進等4項基本原則,加快實現質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奠定堅實質量基礎。
到2025年,全省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多層次、高水平地方特色標準體系不斷健全,優質產品、服務、工程品牌形象牢固樹立,四川制造、四川農產品、四川服務、四川工程質量全面躍升,加速推動四川制造向四川創造轉變、四川速度向四川質量轉變、四川產品向四川品牌轉變,樹立標準引領示范標桿,構建質量品牌發展高地,推進質量基礎設施整合共享,加快現代質量治理創新,建成中西部一流質量強省。《規劃》還按照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品牌帶動、基礎支撐、質量治理5個方面設置了32個量化指標,確保質量強省目標落實落地。
5.《規劃》的主要內容有那些?
《規劃》以章節為序,共12章,約3.8萬字。其中:第一章為規劃基礎,包括“十三五”時期主要成就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第二章為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體部分為第三章到第十一章,包括六大體系: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通過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品牌帶動“三位一體”全面融合,對加快提升四川制造、四川農產品、四川服務、四川工程“四大領域”質量水平提出了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第七章為構建質量升級支撐體系,包括加強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體系和能力建設,推進質量基礎設施融合,推進品牌升級提質等具體措施。第八章為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出加快構建以風險防控、重點監管、信用監管、協同監管、溯源監管、聯合懲戒為支撐的現代質量監管體系。第九章為構建區域質量協同體系,包括共促川渝質量提升、突出成都極核和主干質量支撐、推進五區質量協調聯動、筑牢縣域質量基礎、推進鄉村振興質量建設和國內國際交流合作的區域質量協同體系。第十章為深化質量數字化賦能體系,包括推動數字化賦能質量提升、質量數字化資源整合、深化數字賦能企業質量管理、打造數字化質量監管平臺等具體舉措。第十一章為健全質量社會共治體系,包括踐行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激發行業質量自律活力、提升質量社會監督效率、繁榮重質守信的質量文化、培養多層次質量人才、完善質量激勵考核制度等內容。第十二章為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支持、夯實要素保障、嚴格考核評價。
6.“十四五”四川質量發展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一是提升“四大領域”質量水平。通過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品牌帶動“三位一體”全面融合,加快提升四川制造、四川農產品、四川服務、四川工程“四大領域”質量水平。包括推動“四川制造”質量邁向中高端、提高四川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四川服務”供給質量、打造“四川工程”卓越品質等內容。
二是構建質量升級支撐體系。主要從建立質量升級支撐體系的要求,加強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體系和能力建設,推進質量基礎設施融合,推進品牌升級提質,以夯實質量基礎在經濟建設中的支撐作用。包括夯實先進計量基礎、強化標準引領示范、提升檢驗檢測服務水平、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推進質量基礎設施融合、推進品牌升級提質等內容。
三是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主要是構建加快構建以風險防控、重點監管、信用監管、協同監管、溯源監管、聯合懲戒為支撐的現代質量監管體系,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進一步健全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包括健全質量安全風險防控、突出重點領域質量監管、推行質量信用監管、深化質量協同監管、加強質量安全溯源監管、嚴厲打擊質量違法犯罪行為等內容。
四是構建區域質量協同體系。主要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綱要重大戰略,結合省委、省政府“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五大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和鄉村振興等重點任務,力爭促進區域質量協同發展。包括共促川渝質量提升、突出成都極核和主干質量支撐、推進五區質量協調聯動、筑牢縣域質量基礎、推進鄉村振興質量建設、加強國內國際交流合作等內容。
五是深化質量數字化賦能體系。主要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數字產業集聚發展,通過數字化手段,推動產品、服務和工程質量顯著提升,促進新舊動能迭代更新。包括推動數字化賦能質量提升、質量數字化資源整合、深化數字賦能企業質量管理、打造數字化質量監管平臺等內容。
六是健全質量社會共治體系。主要是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建立健全質量社會共治體系,實現質量社會治理多元化。包括踐行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激發行業質量自律活力、提升質量社會監督效率、繁榮重質守信的質量文化、培養多層次質量人才、完善質量激勵考核制度等內容。
7.《規劃》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質量發展工作有什么要求?
《規劃》在起草過程中,我們與重慶市質量強市辦加強溝通聯系,共同謀劃商議質量發展中長期合作內容,在第九章專門部署區域質量協調發展體系建設,要求共促川渝質量提升,共抓重點產業質量提升,共建質量基礎設施,共推區域品牌戰略實施,共筑質量協同監管機制,共謀川渝質量文化建設,通過政府推動、市場主體、專業支撐,構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區域協作、聯動發展、合作共贏、質量共治”的區域質量發展合作新模式。
主辦單位:廣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技術支持:中國電信廣元分公司 網站維護:廣元市電子政務外網運營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5108000004
蜀ICP備202101797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80002000282號
地址:廣元市利州區利州東路二段686號